不同的交易平臺,執行結果究竟差別有多大?
想到這個話題,是前幾天剛好碰到了兩個朋友。
一個朋友在EBC交易平臺交易,這是個在外匯110上交易環境常年前三的平臺;至於另一個朋友,他所在平臺前幾年其實口碑還不錯,但是近年來因為各種原因客訴有點多,不過活動福利比較多,還是有不少用戶。
事情的起因,是前幾天黃金快速下殺後又迅速反彈,就是畫圈有箭頭的位置。
兩個人都比較有默契,因為是老友,日常交流比較多,認為2403美元這個密集成交位一旦破位,肯定會有一波下殺,所以都在附近提前掛了空單,止損都放在了上方多次測試的2413美元左右,止盈放在前低2369美元。
然後,兩人都認為,黃金長期趨勢看好,測試完前低後將有一個反彈,所以又在這個位置掛了多單,止損10美元放2359美元,止盈放在預測下殺破位的2403美元。
一、兩人交易結果怎麼樣?
都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。
第一個在EBC交易平臺交易的朋友,最後在2403美元入了場, 並在2368.5美元止盈。至於多單掛單,也基本是在預定的價位上完成了交易。
但是另一位朋友的做單就沒那麼理想了,儘管兩人的策略非常類似。
首先是空單,雖然成功入了場,但是平倉是在2371美元,產生了一個20個點的負滑點。他的多單就更加沒好運了,最後竟然沒有執行入場,白白錯失了一個反彈的機會。
從發生在我兩個朋友身上的事可以看出,不同兩個平臺執行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。僅從交易利潤來看,第一位朋友足足是第二個朋友的2倍有餘。
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,兩人都是用的限價單。
限價單的邏輯和市場單完全不同,只有出現對應價格時或者更好的價格才會買入,不像市價單可能會為了成交允許滑點的產生。所以當平臺流動性不足的時候,確實會存在無法買入的情況,這也是第二位元朋友多單掛單沒有觸發,而EBC交易平臺交易的朋友限價空單還出現正滑點的原因。
如果限價單產生了負滑點,通常不是流動性問題,而是訂單執行的時間差導致的延遲,會直接體現在成交價格上。從側面來說,在訂單執行上,第二個朋友所在的平臺也存在著一些缺憾。
二、如何選擇平臺?
所以,簡單總結下,在挑選平臺時,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:
①訂單執行速度。
訂單執行慢,即使是限價單都會產生滑點。主要看平均執行速度、最快執行速度、批量處理訂單能力和系統穩定性。
比如前面提到的EBC交易平臺平均執行速度在300ms以下,遠低於行業平均500ms的水準,同時單筆訂單執行快至20ms,每秒最高聚合1000筆訂單,並且提供98.75%的系統穩定性,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水準。
②看流動性。
流動性差,市價單會導致嚴重的滑點,限價單會導致無法觸發,尤其是限價止損無法觸發時,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。流動性主要看:接入流動性的數量,平均正負滑點情況。
比如EBC交易平臺接入了36+頂級流動性,遠高於行業平均6-8家的水準,在通常情況下達到了平均0.2個正滑點,更容易獲得更優報價。
除此之外,流動性好的一個額外體現就是報價深度。比如EBC在官網上就詳細展示了自己的流動性深度,達到了五層深度,並且EURUSD頭層報價實現了零點差,都足以看出EBC的流動性水準。
以上僅從交易結果看,這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。
但是從安全角度來看,平臺的監管資質,有沒有獨立託管帳戶,有沒有定期的資訊披露,從技術角度看,平臺的硬體規格、平臺的演算法水準,都能展現一個平臺的綜合素質,並且導致同一個策略產生截然不同結果。
比如之前EBC交易平臺發起的“挑戰最強交易環境”活動中,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家持有英國FCA或澳洲ASIC正規監管的平臺,在同等金額,相同策略下,如果在EBC的盈利低於或者虧損高於所選擇平臺,視為挑戰成功。
我自己測試的結果是,在EBC交易的利潤相比於對比的平臺高了足足26.14%,足以見得平臺對於交易結果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。
在選擇交易平臺時,我們務必要全面考慮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