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選擇一家透明安全的交易平臺?
前面我們提到如何從合規和安全的角度,尋找最適合的平臺。今天我們從透明可靠的角度,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。
很多人覺得透明度和可靠度這兩個概念可能很抽象。
但恰恰相反,如果資訊不透明,那就意味著一個不合規平臺,很可能會製造滑點甚至是修改K線,這對於我們交易的損害是非常大的;至於可靠度,則決定了我們持續交易能力,平臺提供的支援,以及系統的穩定性,都會影響連續交易的結果。
一個平臺是否透明可靠,我們從這幾個維度進行考量:
1、價格透明度
2、及時處理用戶問題
3、關於交易條件的完整資訊
4、交易執行的一致性
5、穩定的交易環境
一、價格透明度
首先是價格透明度。
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報價分層的問題。市場上的報價分很多層,頭層報價就是原始報價,幾乎沒有點差,但是數量很少;二層報價略微有一點點差,但是數量更多;依次類推,層數越大,點差越大,但是數量越多。
所有層級報價加起來的數量,就是報價深度,代表了一個平臺在當前價位上可以承載的全部訂單數量。一旦超過了這個訂單量,輕則滑點,重則報價斷層。
而由於平臺接入的流動性不同,不同平臺在報價深度、報價寬度上都不相同,這對於我們進行平臺的篩選非常重要。
舉個例子,EBC交易平臺提供五檔報價深度的流動性報價,而一般情況下,大部分平臺只有2-3層,所以EBC交易平臺可以承接的訂單量在700手左右,遠高於行業平均250-350手的水準。
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,說明在防止出現滑點或者報價斷層的緩衝上,EBC平臺至少是行業平均水準的一倍以上。
這裡還有第二個概念,叫報價寬度。你可以理解成,每一層報價上可以匹配的訂單數量。因為越接近頭層報價,點差越低,價格更好,所以訂單寬度越大的話,更容易成交在更優的價格。比如EBC交易平臺的EURUSD頭層報價,點差是0,可以承接40手,而行業平均只有10-15手左右,大大提高了獲得原始報價的概率。
正規的交易平臺,都會以公開形式,即時展示這些流動性報價,來幫助用戶更好觀察和比較。這就是價格的透明度。
二、交易條件的完整資訊和交易執行的一致性
資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包括四個方面:
①無隱藏條款
②開戶的明確說明
③獨立託管帳戶資訊
④資訊披露和審核要求
第一點,平臺沒有隱藏的條款,就是對任何潛在的交易情況都做了明確的說明。
這是個什麼意思呢?我之前有個朋友在某平臺上做交易,因為是短線出身,他存在大量短線快進快出的單子,而且盈利了不少。但是在出金時,平臺以不符合交易的規則,存在刷單為理由,拒絕了所有盈利的單子。
一個透明的平臺在列示上,一定會對交易的情況進行說明,以避免潛在的爭議問題。常見的的問題包括:掛單距離限制、是否允許鎖倉、EA相容性等,這些資訊會直接影響我們的交易方式。
第二個在開戶時有明確的說明。
因為MiFID II對於杠杆等條件的限制,現在大部分平臺基本都有兩個以上的牌照。一般來說,如果關注監管的話,可以開在英國FCA、澳洲ASIC一類的監管下,而如果想要更高的杠杆,一般則可以開在離岸監管下。
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,一個透明的平臺在用戶開戶時會告知帳戶類型,比如EBC在開戶時就會自動提示是開設FCA帳戶還是離岸帳戶,這就可以及時瞭解帳戶和注意事項。
第三個需要列示的資訊就是獨立託管帳戶的資訊了。
獨立託管帳戶作為保護資金的最重要的屏障,如何確保入金帳戶和獨立託管帳戶一致,也是我們在交易時必須注意的問題。
由於電匯出入金,會顯示完整的帳戶資訊。所以正規的交易平臺,通常會在官方管道公開獨立託管帳戶的資訊,可以便於使用者進行查驗。
比如EBC就在官方管道上公佈了自己巴克萊銀行帳戶,可以説明我們確認資訊的一致性。
第四個定期的資訊披露和審計要求
這個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,有些過於遙遠。但是對於監管機構來說,定期的資訊披露和審計要求,是強化監管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這一點再次突出了監管的重要性,比如英國FCA、澳洲ASIC和開曼CIMA等,對於相關資訊披露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。像英國FCA規定,如果沒有定期披露資訊,或者沒有遵守FCA定期抽查的要求,將有可能被取消持牌的資質。
三、穩定的交易環境
前面的兩點突出的是平臺的透明性,穩定的交易環境則體現了平臺的可靠性。
由於交易市場千變萬化,我們需要的一定是穩定的交易環境,可以適應任何情況的變化,比如資料行情,比如黑天鵝事件,再比如市場恐慌性拋售等等,這些情況會傾軋市場的頭寸,導致行情劇烈變化,如果系統不穩定,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卡盤,甚至是系統宕機。
所以穩定的交易環境一般看這幾點;
①高波動性條件下穩定性
②防災情況
③斷線重連率
高波動性條件下,系統的負載比較大,執行速度,還有流動性匹配速度,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比如目前行業平均執行速度在500ms左右,在市場波動性加大時,平均執行速度會延遲50-100ms,但屬於還可以接受的範圍。但是如果一個平臺平時還算穩定,但是在高波動行情時出現大幅延遲,比如延遲200ms以上,甚至出現大幅滑點,那平臺的穩定性就可堪質疑了。
防災備份也體現平臺的穩定性。因為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遭遇系統宕機,如果遇到這種情況,合規的平臺通常會啟用備用的伺服器,確保交易正常進行。所以,目前各大監管對於平臺最基本的要求是兩台以上的伺服器。
當然,伺服器的位置也有講究。因為越靠近交易量大的節點,覆蓋的用戶越多,成交的速度越快。另外,這些地區通常處於金融中心,所以服務並置的話會加快拋單的速度,進一步確保交易的正常進行。
比如EBC交易平臺在倫敦LD5、紐約NY4、新加坡SG1、東京TY3、香港HK2都部署有伺服器,一旦出現不可抗力,另外四台伺服器就會迅速啟動,並提供同等品質的訂單執行。
最後是斷線重連率。這算是個比較常見的指標,一般平臺平均斷線次數0.2-0.3次/天,平均斷線重連速度大約在200ms左右。只要明顯低於這個水準,都能說明平臺穩定性更高。
當然,平臺及時快速的服務回應,也體現了平臺的可靠性。這裡就不具體展開了。
真正可靠的平臺,一般會提供7×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,並且專業能力過硬,對於你遇到的問題都能夠流利的解答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,說明平臺的專業性存疑,可靠性也就無從談起了。
以上就是從透明可靠的角度,去尋找一家合適的交易平臺。
目前全球一天的交易量達到了可怕的6.6萬億美元,峰值甚至一度超過了10萬億美元,龐大的資金流動下,如何通過透明的機制,來確保每一筆訂單妥善處理,是我們一直以來無法回避的問題。與此同時,隨著資金量不斷放大,交易行業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多樣,能不能幫助我們順應市場的變化,也是體現平臺可靠程度的一大標準。
所以透明可靠是我們當下參與市場最重要的保障之一,我們在選擇平臺時務必要重視。
留言
張貼留言